湖北恩施学院第13 届未来设计师・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自发布以来,收到广泛关注,共计收到参赛作品400余件,参赛规模刷新本赛事的历史纪录。6 月 12 日,赛事承办方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举行了大赛校级评审活动,成立了以教授、副教授、专业老师的专业评审团队,经过严格评审,最终有210 件佳作脱颖而出。获得参加省赛的资格。
评审聚焦多元设计类型
参评作品涵盖了视觉传达、数字影像、环境空间、交互设计、美术创作等多个类别。评审现场展示了多种形式的作品,包括融合非遗元素的动态海报、提升校园体验的交互装置等。美术系张彬教授指出:“今年参赛作品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,质量也有很大提升。例如《非遗文化动态海报》探索传统文化表达,《智慧校园交互装置》关注实际应用场景,体现了学科交叉的教学成果。”


“双导师制”促教学
本届大赛首次推行“双导师制”,邀请达瓦伯乐企业老师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联合指导团队,全程深度参与学生从选题构思到作品落地的每个环节。订单班共提交6组参赛作品,其中5组晋级省赛。备赛期间,实训室深夜灯火通明的场景已成常态,随处可见达瓦伯乐的企业导师们专注投入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的身影。参与指导的李锦老师深有感触:“企业导师将真实的项目需求和行业经验直接带入课堂,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设计逻辑,更显著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。这种深度融合的模式,正是竞赛驱动教学创新的有效实践。”该模式旨在通过竞赛反哺教学,优化课程体系,持续培养市场亟需的复合型设计人才。



作品关注社会议题
参赛作品体现了“设计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。部分作品聚焦社会热点,如《乡村振兴IP系统设计》挖掘地域文化助力乡村品牌建设,《适老化智能家居》通过设计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。大赛负责人覃静老师表示:“学生通过设计回应社会关切,展现了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。这也正是我校艺术教育始终坚持的方向 —— 让艺术与设计服务社会发展,回应时代需求。”
作为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的全国性学科竞赛,“未来设计师・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” 已成为高校数字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风向标。此次校级评审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优秀作品晋级更高赛事奠定基础,更展现了湖北恩施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、产教融合发展方面的卓越成效。评审之后,组委会向指导老师一一反馈了评审结果,并告知修改意见。指导老师均表示,将带领参赛学生持续优化作品,精益求精,期待更多承载创意与温度的艺术设计作品,在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。